坚贞不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例子而那些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为了人民和祖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基础信息
拼音jiān zhēn bù qū
注音ㄐ一ㄢ ㄓㄣ ㄅㄨˋ ㄑㄨ
繁体堅貞不屈
正音“贞”,不能读作“zēn”。
感情坚贞不屈是褒义词。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辨析坚贞不屈和“威武不屈”;都含有“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意思。但坚贞不屈有“坚贞”的意思;用于强调坚守气节决不改变;“威武不屈”有“威武”之意;用于强调“不屈服于强暴的压力。”
近义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英语faithful(be constant to the bitter end)
俄语непреклонный(несгибаемый)
日语堅く節操を守って屈服(くっぷく)
德语treu und unbeugsam bleibe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首身分离(意思解释)
- 空穴来风(意思解释)
- 明争暗斗(意思解释)
- 孜孜以求(意思解释)
- 一干二净(意思解释)
- 语重心长(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饭囊酒瓮(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凹凸不平(意思解释)
- 舞刀跃马(意思解释)
- 错落有致(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立地书橱(意思解释)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释)
- 迫不得已(意思解释)
- 笑貌声音(意思解释)
- 故态复萌(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释)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怜香惜玉(意思解释)
※ 坚贞不屈的意思解释、坚贞不屈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长嘘短气 | 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 |
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
披肝沥胆 | 披:披露;沥:滴下。露出肝脏;滴出胆汁。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也形容十分忠诚。 |
门当户对 |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兴前业。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喟然长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
年少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沤沫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命与仇谋 |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交臂历指 |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惴惴不安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前赴后继 | 赴:奔赴。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