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死知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例子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sǐ zhī jǐ
注音ㄕˋ ㄙˇ ㄓ ㄐ一ˇ
感情士死知己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士为知己者死
英语A man will die for one who understands him.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意思解释)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意思解释)
- 旁敲侧击(意思解释)
- 假公济私(意思解释)
- 望尘莫及(意思解释)
- 鸥鸟不下(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说一不二(意思解释)
- 大包大揽(意思解释)
- 当机立断(意思解释)
- 稳操胜券(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功(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胡支扯叶(意思解释)
- 清风劲节(意思解释)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战不旋踵(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魂飞天外(意思解释)
- 形形色色(意思解释)
- 五花八门(意思解释)
- 跃跃欲试(意思解释)
- 妨功害能(意思解释)
※ 士死知己的意思解释、士死知己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重整旗鼓 |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
一无所有 |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
挺身而出 | 形容遇到危难时;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挺:挺起身来;勇敢刚毅的样子。 |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 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
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
箪瓢屡空 | 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
说一不二 |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经纬天下 | 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
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
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如痴如醉 |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人尽其才 |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尽:全部用出。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成己成物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破釜沉舟 | 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战斗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