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拼音pí pá
注音ㄆ一ˊ ㄆㄚˊ
词性名词

琵琶

词语解释

琵琶[ pí pa ]

⒈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

引证解释

⒈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⒉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⒊  鱼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

国语辞典

琵琶[ pí pa ]

⒈  乐器名。秦代人民根据鼗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

英语pipa, Chinese lute, with 4 strings, a large pear-shaped body and a fretted fingerboard

德语Pipa (Mus)​, Laute (S, Mus)​

法语pipa (instrument de musique)​

分字解释


※ "琵琶"的意思解释、琵琶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除了叶嘉欣抱犹琵琶半着面,用手捂住嘴巴冁然一笑,其他人都哈哈大笑。

2.她的琵琶弹得不仅心闲手敏,而且感情充沛,使人听了之后心动神摇,不能自己。

3.闲把琵琶旧谱寻,四弦声怨却沉吟。燕飞人静画堂深。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一从灯夜到如今。

4.自从属意侯方域之后,李香君的琵琶词就基本不再示人,虽没有明言,但她的琵琶词俨然已成了侯方域的专属曲目。

5.只听到琵琶声音越来越弱,突然石破天惊来个平地拔起,戛然而止。

6.孤影琵琶溪水小桥楼阁香花幽幽清风中的雨月,像似谁在梦里与你相约那样,温文尔雅,静静如画里风情,意犹未尽的感觉连连不断地出现在梦里,出现在回忆的路途,怎么能在安静不再渲染你的一切景色,我真的无法做到。

7.然而,南京夫子庙景区琵琶街白鹭宾馆门口有一条不足百米的人行道上,密密麻麻有29个花箱挡道并霸占盲道。

8.在旧社会,妇女一旦琵琶别抱,就会为人们所轻视。

9., 朱云崃教女戏,非教戏也。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教戏也。

10.这白衣是平凡也习惯,新词一夜唱了八九遍,换了断弦琵琶再复返,对酒当歌长亭晚,品其中味一成不变,这白衣是永远也瞬间,今夜的灯油已经烧干,故事我还没写完一半,过去谁帮我杜撰。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