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俗


拼音bì sú
注音ㄅ一ˋ ㄙㄨˊ

弊俗

词语解释

弊俗[ bì sú ]

⒈  鄙陋的习俗。

⒉  指不良的习尚。

⒊  指风气败坏的社会。

引证解释

⒈  鄙陋的习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宜正色矫而呵之,何谓同其波流,长此弊俗哉!”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英伦 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

⒉  指不良的习尚。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刺史 赵元楷 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车驾,盛饰廨舍楼观,又饲羊百餘头,鱼数百头以馈贵戚。上数之曰:‘……卿所为乃亡 隋 之弊俗也。’”

⒊  指风气败坏的社会。

《陈书·何之元传》:“﹝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
宋 秦观 《医者》诗:“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分字解释


※ "弊俗"的意思解释、弊俗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