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


拼音yú zǐ
注音ㄩˊ ㄗˇ

繁体餘子

余子

词语解释

余子[ yú zǐ ]

⒈  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

⒉  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余子”。

⒊  年幼未服役的男子。

⒋  犹后代。

⒌  官名。

⒍  其馀的人。

⒎  谓劫馀之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 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
杜预 注:“卿之庶子为餘子。”
《吕氏春秋·报更》:“张仪,魏氏 餘子也。”
高诱 注:“大夫庶子为餘子,受氏为 张。”

⒉  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馀皆为羡卒,称“餘子”。

《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国有一事,当徵召会聚百姓,则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谓羡也。”
孙诒让 正义:“云‘大故,致餘子’者,谓国被灾寇,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以备守事及追胥也。餘羡既发,则正卒亦发可知。”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此云‘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 《孟子·滕文公篇》所谓餘夫也。故《大司徒》统谓之万民。”
《逸周书·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务艺。”
《尚书大传·略说》:“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⒊  年幼未服役的男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
成玄英 疏:“弱龄未壮,谓之餘子。”
陆德明 释文:“未应丁夫为餘子。”
《汉书·食货志》:“是月,餘子亦在于序室。”
颜师古 注:“苏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当受业,岂论嫡庶乎?”

⒋  犹后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

⒌  官名。

《左传·宣公二年》:“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皆官名。”
孔颖达 疏:“则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⒍  其馀的人。参见“餘子碌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工诗,语意深切,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评杜诗》:“余家有 郑善夫 《批点杜诗》,其指摘疵纇,不遗餘力,然实 子美 之知己。餘子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

⒎  谓劫馀之人。

叶叶 《九秋诗·秋望》:“谁成谁败悲餘子,几帝几王付劫灰。”

国语辞典

余子[ yú zǐ ]

⒈  其余的人。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⒉  后备人员。古军制,家致一人为正卒,其余都为羡卒,称为「余子」。

《周礼·地官·小司徒》:「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余为羡,……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

⒊  弱龄未壮之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分字解释


※ "余子"的意思解释、余子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说这话的时候,仿佛可以从哪虎背熊腰汉子脸上看出器满意得目空余子的样子。

2.张清云虽是目无余子之人,但对这两位行侠仗义的神雕侠侣,还是颇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