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oyuē

条约


拼音tiáo yuē
注音ㄊ一ㄠˊ ㄩㄝ

繁体條約
词性名词


条约

词语解释

条约[ tiáo yuē ]

⒈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treaty; pact;

引证解释

⒈  条例,规章。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自是行役不淹,人遂安逸。”
宋 苏舜卿 《上范希文书》:“今条约烦细,又迫驱之以向敌,人颇失望。”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

⒉  用条文约束。

宋 欧阳修 《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詔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⒊  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花月痕》第四七回:“卓然 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諭仪注,通市条约。”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国语辞典

条约[ tiáo yuē ]

⒈  约定的事项、规章。

《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
《里语征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⒉  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

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公约 契约

分字解释


※ "条约"的意思解释、条约是什么意思由诗文集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然而,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应该开始着手结束十年来的闭门思过局面,改变机构改革上的纸上谈兵形势。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解决如何让欧盟变得更好。

2.他亲笔起草了一份义正词严的通牒让春生和刘朴给德军司令克罗德送去,要求克罗德向本县道歉并立即带兵退出县城,回到中德胶澳条约所规定的地点安营扎寨。

3.其一,说美日“安保条约”按日本行政管辖权包括钓鱼岛,这是用来既给日本*子壮胆,又用来“下唬”中国的技俩。

4.然而,随着里斯本条约生效,欧盟应该开始着手结束十年来的闭门思过局面,改变机构改革上的纸上谈兵形势。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解决如何让欧盟变得更好。

5.这些文件表明,苏联领袖斯大林忽略了数十份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警告称即将发生的侵略战争,尽管柏林和莫斯科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6.他亲笔起草了一份义正词严的通牒让春生和刘朴给德军司令克罗德送去,要求克罗德向本县道歉并立即带兵退出县城,回到中德胶澳条约所规定的地点安营扎寨。

7.俄帝就这样把江东六十四屯豪夺过去,以後没有在任何条约中提到它,那地方不声不响地变了颜色!2、伯力和黑瞎子岛。

8.例如,鉴于当时修订不平等条约及撤废领事裁判权的社会公意,国际公法学界对此类问题投注大量精力且成果颇丰。

9.日本公使特遵照本国政府训令,沥陈前述各节,重求贵国政府加以深切之思虑,以实行曩日之声明,而尽条约上之责务。

10.沙俄自清代以来,通过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及所谓的调停法理霸占了中国的一些领土。